本报记者 陈 敏 通讯员 张向峰 刘 坤 文/图
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农村火灾高发、频发,因火灾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卫市中宁县新堡镇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新路径。
新堡镇辖11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共8803户。由于位置偏远、道路崎岖、缺少充足消防水源,加之村民不重视消防安全,一个刚“摘掉贫困帽子”的家庭,往往会一把火退回“解放前”。
去年5月份的一场大火,让刘营村十四队的村民任淑琴至今心有余悸。“只听见呲的一声,插头就冒起了烟……”任淑琴回忆,那天她正在做饭,突然电饭锅插头冒烟起火,随后引燃了屋内的沙发,等到她跑出去拉下电闸时,火苗已经窜到了房梁上。面对熊熊火焰,任淑琴和赶来的村民束手无策,老伴王廷栋从田里赶回来时,房屋物品被烧了个精光。火灾发生后,新堡镇政府帮助任淑琴重新修建了房屋,也让任淑琴和老伴认识到了防火的重要性,专门找来电工将屋里屋外的电气线路进行了规整。
44岁的吴桥村村民刘文秀平时负责给村里打农药,听说任淑琴家起火后,他萌生了改装打农药车的想法,他将四轮车前面装了一个小型水泵,利用车辆发动机动力带动水泵运转,经过多次摸索尝试,一台具备灭火基本功能的简易“消防车”诞生了。
起初,刘文秀改装“消防车”的事并不被村民看好,大家都认为他是在“作秀”。不久之后,这辆改装“消防车”派上了大用场。今年开春的一天中午,村民刘文山家牧草着火的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正在打农药的刘文秀得知后,赶紧给车里灌满水赶到火场,由于扑救及时,在火灾初期就把火势控制住了,为消防队随后的灭火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件事极大地转变了当地村民的观念,在新堡镇的支持和鼓励下,吴桥村组建了一支志愿消防队,村里的护林员、清洁工等全都加入到这支队伍,承担起日常的防火灭火任务。村里哪里冒烟了,哪里有火情了,信息员就会利用大喇叭和微信群发出“火警”信息,刘文秀就会开着他的“消防车”和志愿消防队一同赶往现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农村消防工作,严防因火灾返贫致贫是一项重要任务。借助这两件事情的影响,新堡镇政府迅速行动,全盘谋划,在全镇脱贫攻坚会上,组织11个行政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就“消防进乡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行动”进行安排部署。3月中旬,制定出台了《乡(镇)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职责》《村民委员会消防工作职责》《防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等12项制度,并在中宁县率先成立了镇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组建37人的乡镇消防队伍,整合优化村级后备力量,将11名护林员编入村级消防队伍,实现镇村二级消防联动,填补全镇消防力量空白点。落实村级消防队伍经费保障,对考核合格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7200元的工作经费补贴,配备冬春两套着装,并为每人购买意外保险。
此外,该镇充分借鉴刘文秀改装“消防车”的做法,鼓励村民改装农用“消防车”,将改装费纳入农机补贴。改装后的“消防车”机动轻便,能灵活出入农村各种村道,平时用作农用灌溉机械,关键时候就可以用来灭火。该镇还将消防工作纳入房改、路改、电改、水改“四改”,对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柴草及时清理,拆除翻建920户危旧房,进一步解决了老旧房屋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电气线路老化等“疑难杂症”,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发生率。结合村通硬化路和饮水安全工程,拓宽乡村道路,在11个行政村建立消防取水点,彻底解决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大难题。今年8月份,新堡镇还在吴桥村成立了首支农村义务消防宣讲队,100余名村民参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全面提升村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火灾防范技能。
如今,走进新堡镇,道路两侧的防火标语、村民手绘的消防漫画格外醒目……村民自发参与消防工作和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探索尝试,为破解农村消防安全“老大难”问题给出了有益探索,也为保障当地火灾形势稳定和打赢脱贫攻坚发挥这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