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

(上接01版)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新四军老战士江斌回忆道:“日本鬼子拿的是新式机枪、山炮,子弹也足。我们用的枪是老旧的‘湖北条子’‘老套筒’。子弹袋子看起来直挺挺的,实际上没几颗。”

敌强我弱,装备落后,缺衣少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英雄先烈穿越枪林弹雨?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历经血与火的考验?

江西南昌友竹路上,一栋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是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82年前,新四军在这里完成组建。

馆内,一幅名为《八千人歌咏大游行》的油画令参观者纷纷驻足。画中,音乐家何士德站在卡车上指挥8000人进行歌咏大游行,马路上人山人海、群情激愤,“保我中华”横幅迎风高扬。

“当时大批热血青年、爱国人士汇集南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江西青年服务团等组织,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馆长刘松涛说,“众志成城、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精神,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

正如当年的一份报纸社评所说:“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毛泽东同志一语中的。

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布满了8个炮弹孔和400余个大小枪弹孔的高墙,记录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激战正酣。面对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中国守军第88师第524团谢晋元、杨瑞符带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血战到底……

“前后方都明白淞沪会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如果退缩,国将不国,我们唯有顽强抵抗。”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程兆奇说。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歌八百壮士》旋律反复奏响,把人们的思绪再度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誓死报国的佟麟阁,面对日寇进犯慷慨陈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受尽折磨的赵一曼,临刑前高唱“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以枯草、树皮和棉絮果腹的杨靖宇,只身与敌人周旋5昼夜,顽强斗争,直至弹尽;

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这些挺身而出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淬炼出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永不屈服、一往无前!

一个信念引领未来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历史、告慰先烈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然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气馁,而是一次次顽强站起,重整行装再出发。

山东台儿庄古城,运河湿地公园荷花盛开,游人如织。

1938年春天,为阻止日军南下,中国守军发起台儿庄战役。历经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军队一举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当时一家国外媒体充满敬意地写道。

然而,无情的战火,也让这座运河边的千年古城90%以上的建筑被摧毁,“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在断壁残垣中站起,如今的台儿庄古城历经重建,小桥流水、青砖碧瓦,一片繁荣景象,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北水乡、旅游名城。

“当年炮火纷飞处,今朝幸福祥和城。台儿庄的战争遗址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一名游客感慨地说。

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几间简陋平房铁皮做顶,黄土做墙,就是当年的教室。

这所建立于抗战烽火中的大学,在艰苦的条件中坚持办学,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培养了8000多名学生,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

“西南联大既为中华民族传承了历史与文化,也为中华民族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教育精神和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在抗战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我们都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今天,我们的条件、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继续迎难而上、艰苦奋斗?

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院墙外,每隔几分钟,就有时速高达300公里的列车呼啸而过。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这条哈大高铁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南满铁路。

从写满民族血泪的南满铁路,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高铁,中国人民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一步步从磨难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征服,没有什么挑战不可战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志愿者朱诚儒说。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陕西延安瓦窑堡会议旧址展厅里,挂着一幅名为抗战之声的经典照片。英姿飒爽的年轻号手举起右臂,面对飘扬的抗日旗帜昂扬吹号,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抗战决心。

战争年代抗战信念坚如磐石,和平时期带领老区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同样矢志不渝。

就在去年,在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奋斗下,延安最后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如今,延安正把脱贫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奔跑。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75年前的伟大胜利,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与生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75年后的今天,我们将以怎样的信念与担当,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 2020-09-0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3982.html 1 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