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通讯员 慕 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新的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也是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精神。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银川市西夏区1800余名志愿者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积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目前,西夏区正式注册志愿者近8万名,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上万次,服务时间长达34.7万小时,惠及9万余人次,打造了“科普e站”“阳光心园微服务”等54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行走的二维码帮助居民安心防疫
8月7日,家住西夏区书香门第小区的李志红陪同67岁老人出示绿色“健康码”后进入西夏万达商场。
当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员利用“周五志愿服务日”,帮助居民注册申领“防疫健康码”,方便居民安心出行。期间,各志愿服务队在西夏万达广场等场所和单位包抓社区设立志愿服务点,并在人员出入的位置和志愿者后背张贴“防疫健康码”申领二维码,方便居民现“扫”现用。对于老年人志愿者通过“一对一指导 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帮助申领,确保能领全领,实现全覆盖。经过推广宣传,不少居民学会主动出示自己的“防疫健康码”,公共场所通行速度大幅提高。
夜色已浓,华灯初上。此时,各街道上仍活跃着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有的在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有的细心捡拾地上的纸片、烟头。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每天坚守岗位十余个小时,西夏区志愿者们成为居民心中美丽的风景,“红马甲”也成为居民可信赖的标识。
政协力量助推文明城市建设
为了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西夏区政协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在开展疫情防控和常态化工作的同时陆续深入辖区社区,用自带的劳动工具对社区内的绿化带、周边的卫生死角及社区篮球场进行清扫。志愿者们干劲十足,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夸奖和赞许。记者从西夏区政协获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夏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入兴泾镇黄花村兴顺苑社区,协助社区落实小区限行、出入登记、居民体温测量、外地返银居民居家隔离及体温监控等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协调解决防控物资短缺等问题。政协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政协机关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同时,西夏区政协在全力协助配合兴泾镇党委和政府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志愿者前往黄花村、兴顺苑社区开展“学习雷锋,共建文明”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最近,社区的志愿者从8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主要得益于学生放暑假、社区积分制度对居民志愿者的激励以及社会组织的加入。”书香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瑞说,今年7月以来,该社区有80多名未成年志愿者和60多名老年人志愿者。
今年暑期,面向辖区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及辖区热爱文化艺术的少年儿童,西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调动辖区文化志愿服务力量,统筹整合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厅、全民健身中心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和设施,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10余场(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追求,活跃繁荣城乡文化生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这是我应该做的。”志愿者刘小强说,他每天会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准时来到西夏区怀远路艺校社区门口开展志愿服务,忙的时候每天回家已经深夜。
“我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变化,首个志愿服务就是去十字路口劝导行人,常常要坚持到晚上七八点。现在,当我看见其他不文明行为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化身为‘红马甲’,主动作为。”志愿者慕瑞说。
一件件“红马甲”微小却有力,它照亮了这座城市,也持续温暖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