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香
“社区治理就像是建造一幢‘大房子’,从最初的‘地基’到最后的‘验收’,都需要一把科学规范的‘丈量尺’,不仅人员配备上要达到‘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整个建造过程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此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首要基础就是做好基层协商。”日前,吴忠市盐池县盐州路街道芙蓉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菊梅如是说。
近年来,芙蓉社区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推动社区治理,在做好民主协商工作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居民自治,不断提升抓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水平,助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党建+综合治理”工作站、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以“党建+综合治理”“365工作法”“五零工作法”“四级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为依托,以“阳光8号志愿服务队、新芽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为抓手,步步夯实基础,层层闯关落实,关关真抓实干,将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居民“地基”关 打好感情牌
为加强辖区居民自我管理,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方便群众办理事务,芙蓉社区组织网格员通过宣传、入户走访、电话询问、建立居民微信群等方式,发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把责任心强、热心为居民服务,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热心居民、党员选为楼栋长,并明确了楼栋长工作职责和义务。
“在社区的帮助下,我们先后成立了业委会、自管会等,还成功换掉了之前的物业公司,现在不仅小区里的‘陈年旧疾’得到了妥善解决,还降低了部分物业费,居民充分体会了家里事自己做主的感觉。”芙蓉社区东顺苑小区业主张学虎笑着说。
目前,芙蓉社区共有居民3045户9369人,小区34个,推选出小区楼栋长55个,并在小区门口设立“四级网格”管理工作示意图,实行挂图作战,真正以“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网格协理员“回填”关 织密织牢服务网
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芙蓉社区充分发挥楼栋长作用,将他们纳入四级网格化管理中,准确摸清网格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员信息、单元楼栋等基本情况。
“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掌握社区群众的基本信息,然后建立四级网格信息台账、网络电子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形成‘以图管房、以房管人’的‘人、地、物、事、组织’管理体系。”杨菊梅介绍,网格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建设,做好各类社情民意、舆情信息工作,并及时上报社区。网格协理员的加入带动了社区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管理模式由粗放变为精细,应急处置由突击变为常态,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条块间的协同性、互助性和综合性得到增强,提高了办事效率,拉近了街道、社区、包抓单位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社区管理“主体”关 点燃“红色引擎”
社区作为管理主体,整体工作必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整体环节把关出力。
芙蓉社区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整合现有资源,争取资金支持,推进东顺苑党群活动站规范化建设。以东顺苑“党建+综合治理”工作站为突破口,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小区,夯实党建服务阵地,做好老旧小区的自治管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传文化、传道德、传法律、传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等,进一步密切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取得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1+1>2”的合力效益,形成“同是社区人、共谋社区事、人人建社区”的良好风尚。
“我一直觉得志愿者数量可以展现出一个地方的人文风貌,志愿者在推进居民主动参与协商议事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两年,我们探索实行积分管理模式,激励社区居民特别是党员居民,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着力破解社区基层治理中群众管理难、组织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杨菊梅说,芙蓉社区建立了爱心辅导志愿队、爱心理发志愿队、爱心义诊志愿队、新芽志愿服务队、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时长3649小时。
小区治理“防水”关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芙蓉社区畅通了“网络渠道”“走家入户”“代表工作日”“民情热线”“便民服务卡”“民情沟通日”6条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把影响居民切身利益、和谐团结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社区先后建立了党员、小区居民、低保、妇联工作等微信群,快捷收集民情民意。组织楼栋长、在职党员、网格员、居民代表、辖区民警等,经常上门收集居民意见,并在办事大厅悬挂居民意见登记薄,收集民情民意。以亲近民心、倾听民意作为代表工作的基本方法,每月8日定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到社区接访日,零距离倾听居民群众心声,面对面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在社区开通民情热线,统一印制有社区电话、社区网站、家政服务、电力抢修、供水供暖等常用电话号码的“便民服务卡”,每季度召开一次由联合党委、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参加的民情沟通会,共同协商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精细服务“水电”关 协商办理更贴心
芙蓉社区拓展精细化服务,让社区大小事情在经过充分协商后办理落实,感觉更贴心。
“我们创新社区党建向小区党建延伸模式,把居住在小区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整合,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力、联合党委为助推力、社区业主委员会为凝聚力、耄耋监事会为监督力、自管会为执行力的‘五力合一’小区组织体系。”杨菊梅说,社区通过支部、业委会每月商议会,业委会、自管会定期协调会,支部主导季度议事会,支部与监事会年度评估会4个民主议事载体,搭建了社区居民的自治载体,使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住户,深入到居民群众。
据介绍,社区还兴办“四大课堂”,打造浓郁文化亮点,让社区居民周周有课堂,月月长见识。通过“红色课堂”了解党的政策法规,“法制课堂”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健康课堂”引导健康生活观念,“趣味课堂”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并利用各类节日举办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实现小活动月月见,大活动季季有。
共驻共建“验收”关 凝聚力量共享成果
芙蓉社区始终坚持“服务怎么样,群众说了算”的标准,对服务项目实行跟踪评价,并做好结果登记。
“我们定期组织群众通过微信投票、电话回访等形式,对具体服务事项进行打分,现场‘评单’。定期组织小区居民、沿街业主、驻社区单位等召开座谈会,双向交流、征求建议,并于年底进行总评。”杨菊梅说,今后,芙蓉社区将继续夯实基础、探索工作、创新方法、积极推行,共同推动社区居民组织化、社区发展持续化,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做主,真正凝聚起基层群众的力量,在和谐发展过程中共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