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实习生 贾宏基 文/图
“皮薄酥脆,口感香甜。”7月中旬,银川市兴庆区塔桥村和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30个暖棚的冬枣抢鲜上市。
近两年,通过自治区财政林业新技术引进及推广项目的扶持,平罗县瑞祺高荣农林专业合作社引进山东省沾化冬枣,在宁夏建立了首家设施冬枣示范基地。日前,记者跟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走进基地,了解科技项目在带动新品种植、助推宁夏产业发展方面的贡献。
“因为上市早,冬枣的价格达到每斤20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瑞祺高荣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学军高兴地忙碌着,由于产品走俏,他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信心十足。姜学军告诉记者,这一品种在宁夏“落地”关键还是靠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技术指导。
早在2015年,自治区设施果树产业首席专家张国庆及其专业团队根据宁夏气候特征和冬枣陆地栽培的生产表现形状,结合运用灵武长枣自由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研究宁夏平原地区设施冬枣栽培方法,最终突破冬枣设施栽培技术瓶颈,跨过了我区冬枣种植门槛。
2017年,张国庆作为设施冬枣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从品种引进到施肥管理再到树木修剪栽培,每一个种植环节都手把手地指导。“沾化冬枣属于华东地区优质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在湿润气候生长,具有生长周期长、成熟期晚的特点,一般在10月中下旬才会成熟,这让冬枣在气温低、降水量少、沙化土地严重的西北地区种植显得极为困难。因为这是当地第一次引进沾化冬枣树种种植,没有对应技术支持,导致头年坐果率低,种植冬枣盈利的希望渺茫。”张国庆说。
“如果没有枣树的环剥技术指导,要实现树木结果是很难的。”在种植基地里,张国庆指着树干对记者说,冬枣种植需要滴灌技术,并且每年在3月花期对幼旺树进行主干环状剥皮处理,做到开花期截留树上营养,保证高质量坐果率、果实皮薄高甜。在宁夏,沾化冬枣于7月至8月份成熟,经过近两年的栽培种植,不仅成功引进还实现了产量逐年提高。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与场站管理处处长仇智虎表示,通过5年的努力,我区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葡萄、枸杞、红枣、苹果、杏等林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脱贫富民工作,通过科技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林增收,林业扶贫取得了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