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一头短发,干练;一身秀裙,温柔;一沓文稿,厚重。这就是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曾秀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她全身心地投入民生和社会工作中;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更是情牵民生,履职几年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履职答卷。
学习中拓宽履职路
“作为一名委员,要不断学习和成长。”8月11日,在银川市党校,记者见到了正在参加全区政协委员培训班的曾秀平。她说,每次这种培训,无论手头工作多忙,都不会缺席,只有多和前辈们学习,才能知晓政协历史、明白政协性质定位,才能掌握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的基本要领,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委员。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国内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曾秀平创建成立了宁夏首家由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联合成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机构——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自此她便踏上了社会服务之路,并越走越远。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后,她更是用心履职,为社会工作者发声。
在今年自治区政协开展的“新时代新使命新样子”学习讨论活动上,作为社会工作者,曾秀平把学习成果全面落实在本职工作中。
“新时代新社会组织如何做出新样子呢?这是我今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和要努力的方向。”曾秀平如是说。她认为,首先要在党建引领方面彰显新社会组织新样子,成立党组织对社会组织每年的全国年检及评星定级中占有重大优势,特别是从去年政府购买服务中加入了一项党建分后,有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投标时也占有优势。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结合工作经历,曾秀平认为,脱贫攻坚是持久战更是攻坚战,要凸显新社会组织新样子。“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自2015年开始每年重点资助全国性社会组织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性社会组织,主要在西部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曾秀平告诉记者,要通过社会组织开展项目的形式去执行工作,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好自身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效应,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治理是社会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重点工作,曾秀平的第三个新样子则是在社会治理方面。“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探索的‘三社联动’‘双工联动’‘双百’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协助社区开展社区疫情防控、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了重要作用。”曾秀平说。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她撰写了《关于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几点建议》《关于推进我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几点建议》等提案,建议拓宽购买单位,助力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延长服务周期,让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服务更长效化、持续性;政府购买社会部分岗位,由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工作人员承担。
不遗余力温暖每一个孩子
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跟随丈夫从海南来到银川,开启了自己的社会工作梦想。
随着工作的深入,特需关爱青少年群体引起了曾秀平的重视。“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应该被重视的群体。青少年期的孩子面临很多心理问题,如果及时给予帮助,他们的人生就能回到正轨,一个家庭也能回归安定。”曾秀平下定决心把工作中心放在这一方面。
社会工作既要求专业的能力,又需要敬业的态度,还要有执着的精神,三者缺一不可。特需关爱青少年工作面对很多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普通的思想工作很难有效果,靠得就是一股“韧劲”。
采访中,曾秀平向记者讲述了她曾帮扶的一名16岁的留守少女。“这个女孩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她已有两年多不与任何人交流,社工团队进家门与她交谈,她都是一言不发,甚至没有任何反应。”曾秀平回忆说,比挫败感更让她难过的是孩子的面无表情和眼神空洞。
吃了数次“闭门羹”的曾秀平尝试从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她发现女孩喜欢美甲,一番努力后,孩子逐渐与曾秀平有了简单交流,在后续的帮助中,渐渐打开心扉,不仅愿意和她沟通,还愿意走出家门,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帮助一个人克服困难回归正常生活,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会竭尽全力。”曾秀平说,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爱和被爱。
也正是基于此,曾秀平撰写提交了《关于完善我区因病因残失学青少年专项帮扶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区关爱三类儿童服务的建议》等提案,希望政府可以形成制度化帮扶机制,实施网上教学帮扶。同时,建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盘活儿童之家阵地,有针对性开展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等。
谈及未来的履职,曾秀平认为,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也是责任和使命,政协委员要有情怀,心中要时刻想着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