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2020万。这一巨大数字,折射出疫情之猛、抗疫之艰。
当百年大变局遭遇世纪大灾疫,各国安全观、价值观、合作观、治理观经受洗礼。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取决于当下的选择与行动。
生物安全攸关人类生存发展,实现普遍安全是时代的呼唤
理查德·霍顿是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辑。在最新著作《新冠肺炎灾难:出了什么问题,如何阻止其再次发生》中,霍顿对这场疫情发出追问。
追问的何止霍顿一人。新冠疫情已成为人类集体大考时刻,也成为人类集体反思契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实现普遍安全?
从战争、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到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人类的安全认识不断拓展深化。一百多年来,从西班牙大流感到各种新型流感,从艾滋病到埃博拉、非典、寨卡……各种传染病多次暴发,不断警示人类要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然而,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已造成全球70多万人罹难。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国际关系、世界格局都受到剧烈冲击。警钟再次敲响!
人类安全问题在新冠疫情中骤然突显,安全的联动性、跨国性也更加突出。面对疫情,没有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安全才是正确选择。
“我们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这是中国领导人的真知灼见。
无论采取哪种危机应对模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置顶
俄罗斯国家杜马教育委员会主席尼科诺夫指出,2020年的这场世纪疫情,引发了关于人类价值观的争议。
各国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抗疫中可能要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不同危机应对模式。但生命重于泰山,生命权、健康权作为“关键人权”,不仅应成为各国抗疫根本出发点,也应成为各国面临挑战时的首要考量。
然而,在缺少充分科学支撑情况下宣扬“群体免疫”,疫情高峰期重启经济,置养老院中老人于不顾,将承担不起治疗费用的穷人拒之门外,不顾病毒传播风险开展竞选活动……个别国家在疫情大考下,走上了政治利益至上、(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