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近期,随着银川雨水增多,野生蘑菇生长旺盛,部分市民有食用野生蘑菇的习惯,这些蘑菇多数是凭借经验采摘。然而看似鲜美的蘑菇可能含有剧毒,就在不久前,银川市民马女士因吃了从唐徕渠边采摘的野蘑菇中毒,肝功能严重受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全身血液过滤了数遍。医生建议,野生蘑菇虽好看但不要轻易“试吃”。
抵不住“舌尖诱惑”险丧命
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的病房内,记者见到了57岁的马女士,尽管看起来身体还有些虚弱,但经过数天的治疗目前马女士病情稳定。她告诉记者,她家住在唐徕渠附近,经常在渠边散步,喜欢采一些野生蘑菇食用,但让她万万没料到的是就在前几天因为一盘野生菇,让她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以前也摘过,常见的可食用蘑菇我基本都认识,一直也没吃出啥问题,不过这个蘑菇我没见过,本来也有些犹豫,但想想觉得没啥就炒着吃了,第一天没吃完,剩下的第二天热着吃了,结果就‘中枪’了。”采访中,马女士回忆当时情形,吃完10个小时后,她出现全腹疼痛,并伴有呕吐和拉肚子症状,一开始是黄水、然后是绿水,最后是黑水,浑身无力,赶紧来医院就医。
“她是肝功能衰竭,我们治疗的重点就是血液透析,把她血液里面的毒素置换掉,其它的补液、还有对症的解毒药也在使用,对她病情愈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铁英说,毒覃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血液净化,将全身血液中的毒素过滤出来。
不要轻易“试吃”野蘑菇
“因为采食不认识的野蘑菇栽了大跟头,差点危及生命,希望用自己的经历给市民朋友们敲个警钟。”马女士说,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蘑菇,也希望唐徕公园的管理部门能在沿渠两岸竖立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采野蘑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胡建平说,夏秋季降雨多,是菌类生长的旺盛季节,很多市民会在公园、野外的树林、甚至自己家小区的草坪中发现各种野蘑菇。野蘑菇种类丰富,看起来诱人但能吃的种类并不多,而普通的老百姓大多不会分辨蘑菇是否有毒,贸然采食非常危险,一旦误食毒蘑菇,轻则呕吐腹泻,重则损伤肝肾功能,有些还会损伤神经系统,危及生命。
胡建平提醒市民,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治疗蘑菇中毒,也尚无特效药物,且中毒症状严重的死亡率极高,预防野生菇中毒的最好办法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一旦误食毒蘑菇出现不适症状,可第一时间催吐,然后到正规医院就诊,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