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阳
我是国民党中央战干团第三期的学员,1940年6月受训毕业。毕业后战干团把我们500多名学员分配到第八战区政治部,战区政治部又把我们30人分派到八十一军政治部。我们30人从兰州分乘三只羊皮筏子顺黄河向宁夏进发,7月底到达宁夏宝丰——八十一军军部所在地。从此,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在这段时间里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
奉命开往伊克昭盟
1940年8月,八十一军奉命进驻伊盟后扫除敌伪在伊克昭盟黄河南岸的所有据点,固守伊盟,以打破日寇企图由伊盟进攻宁夏打通大西北的迷梦。
我部在8月中旬由红崖子渡口渡过黄河,向伊盟的桃力民进发。这是一次艰苦的行军,官兵们全是步行,士兵要背1支步枪、200多发子弹、8颗手榴弹,还有军被、军毯等全副行装和干粮,共计有100来斤重。行走在荒漠里,真是步履维艰。伊盟人烟稀少,道路两旁没有村庄,部队要吃饭必须到有水的地方,在荒野里架起焖锅做一顿饭。所以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只能吃些干粮来充饥。夜晚宿营也是在荒野里露天睡上一夜,起来再继续往前走。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官兵们没有一个落伍的。一周后部队到达了抗敌前线——桃力民军部驻防在这里。
部队按部署的防地驻扎后,开始修筑防地四周的防御工事,同时对士兵开展了实地作战训练。
团结友军一致抗日
抗战伊始,蒋介石迫于全国上下舆论,实行了国共合作,然而不到3年时间就撕去了假面具,并于1941年1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又实行血腥的剿共行动。八十一军进驻伊盟也接到了蒋介石的剿共命令。
八十一军进驻伊克昭盟时,离军部所在地桃力民10余里的木胡梢村,驻扎着八路军的联络参谋杨一木和他带领的一个营,还有在杭锦旗一带驻防的新三师(师长白海风,政治部主任云泽)。马鸿宾军长同他们精诚团结,每星期一举行纪念周活动时,这两个部队也都前来桃力民参加活动。马军长和白海风、云泽、杨一木还不断地在一起研究当前的抗战形势和绥包敌军的动态,拟定抗敌的策略,形成了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对保卫伊克昭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扫荡黄河南岸敌伪据点
八十一军刚进驻伊盟,当地的农牧民十有八九逃往别处避难。马军长为了让伊盟的农牧民返回家园安居乐业,除了对未外逃的农牧民进行安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外,还决定要巩固伊盟地方治安,使农牧民不再受敌伪的骚扰。
1941年10月初的一天,马军长下达命令,向黄河南岸的大树湾、史家营子、柴磴等敌伪据点发起进攻。独立三十五旅二团团长马奠邦在接受命令后,于当天下午率部向史家营子进发。傍晚时进入阵地,我带领十几副担架在迫击炮阵地后面隐蔽。战斗开始后先命迫击炮连的4门迫击炮连续不断地向史家营子的土圈子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炮击后,步兵开始向土圈子进攻。我们冲入土圈子,只见里面有二十几具敌伪尸体和遗弃的枪支弹药,残敌早已逃到黄河北岸去了,我们胜利地摧毁了史家营子敌伪据点。攻击大树湾、柴磴等据点的部队也顺利地摧毁了敌伪据点,全部完成了扫荡伊盟境内黄河南岸敌伪据点的任务。
1942年冬,八十一军奉命返回宁夏休整。我也奉命调离了八十一军,离别了我敬慕的军长马鸿宾,离别了坚持抗日的队伍。解放战争中马军长毅然率部起义,走上了正确的、光明的大道。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无尚光荣。 (摘自《宁夏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