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西夏区打造精品化志愿服务队

本报记者 束 蓉

今年以来,银川市西夏区坚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尝试推进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延伸志愿服务“触角”,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近日,在西夏区已探索实施街巷管家、民间河长等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西夏区民政局引导盈北社区和共享社区分别组织了“我为幸福加1°”“集结号公益联盟”等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打造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向精品化发展。

从少到多 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创新

“6号楼的垃圾堆积太多了,影响单元居民出行了,赶紧处理。”7月10日一大早,西夏区北京西路怡北巷的“街巷管家”张冬昀就忙碌起来,她的任务就是定期对包抓的片区街道进行卫生等巡查管理,对街道不文明现象进行协助治理。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创新内容,西夏区如今已有55名像张冬昀一样的“街巷管家”,负责对110多条主干街巷进行认领包抓,基本覆盖全辖区。

不完全统计,该区成立60多个社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大街小巷、小区、学校等地开展交通引导服务,向群众宣传文明礼让等行为,规劝不文明行为,积极营造文明行为人人遵守的氛围。

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设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还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从而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让百姓更广泛参与、更直接受益,进一步深化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识和支持,助力和谐社区健康发展。

目前,我区主要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达550多个,通过项目带动志愿服务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促进了高龄、孤寡老人、残疾人、青少年儿童等融入社会大家庭,形成互帮互助、团结进步的社会环境。其中,西夏区通过不断建立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据了解,“我为幸福加1°”“集结号公益联盟”等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调动社区居民、物业公司、其他人士参与其中,一起推动综合性志愿服务团队发展,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尊老爱老 青春守护夕阳红

明媚的阳光下,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年轻身影在西夏区幸福颐养院内忙碌着。经过3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西夏区幸福颐养院内焕然一新。颐养院的老人们和宁大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的志愿者们聊天、互动,原本暮气沉沉的颐养院,因为一群年轻志愿者的到来显得分外温馨与活泼。志愿者代表王嘉豫告诉记者,在为老人们服务的时候,同学们尤其是年轻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尊老爱老的意义,他们身上透出的孤独让大家感触颇多,体会到了敬老养老意识、奉献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学生党员们更应传承中华民族美德,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用青春力量协力守护“夕阳红”。

据悉,在敬老尊老的志愿服务项目中,西夏区的辖区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活动为辖区260多位孤寡、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陪伴,让老人们在精神和生活上得到温暖。青少年是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截至目前,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人次,在文明行为、移风易俗、春季绿化、护城爱河、生态文明等系列行动中,通过参与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 2020-07-1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1608.html 1 西夏区打造精品化志愿服务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