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后就可以尽情“撒欢”,然后等待分数公布填报志愿。那么,在考后“知分知位”报考的规则下,考后估分是否还有必要?高考结束后、分数公布前这段时间考生该如何利用?对此,北京新东方高考项目高级主管、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姜晓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姜晓斐认为,两类学生有必要估分。第一类是目标不清晰的考生,志愿填报比较模糊,不知道报什么样的学校,也不知道要学什么专业,处于迷茫状态。这些考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分数大概所处的段位,以及该段位所覆盖的学校和专业,提前找到兴趣点。
“尤其是理科生,更加建议去估分,因为答案相对比较固定,对自己接下来的志愿填报会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姜晓斐说。
第二类是目标性特别强的考生,有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或理想专业,比如,就是想去北外读某个小语种专业,考生本身学习好又自信,建议也要估分,判断与目标相差多少。如果存在一定差距,可以提前做好志愿填报预案,而不是只预留一个专业或者一个方向。
姜晓斐说,排除上述两种情况,如果考生方向性选择较多,可以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再进行报考,因为那时的高考排位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姜晓斐建议,考生在高考期间一定不要考完一科就去比对答案,避免因某一科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到下一科的发挥,可以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去估分。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