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张红霞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先导。只有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和突破,才能引领制造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进而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2日至3日,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围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委员们一条条思虑周祥的建言背后,凝聚着他们深入调研、不断思考的心血与努力。
“不学习就不调研,不调研就不协商。”从2020年4月下旬开始,自治区政协便全力以赴投入此次常委会议的筹备,创新调研方式,用好用足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组织部分委员,分为6个调研组,由6位副主席带队,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各界别共同参加,分赴五市及所辖县(区、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地考察20多个产业园区的170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最急需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的难点、最盼望的政策支持等呼声带到常委会议协商议政现场。
改进调研方式 突出调研重点 围绕关键问题让调研更“精”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政协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调查研究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调研在内容设计上,重点突出企业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这个主题,通过调研把我区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基本状况及创新投入、研发活动开展和研发队伍建设等情况搞清楚,把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关于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效果搞清楚,把制造业企业为什么不开展科研活动、有什么困难和想法、主客观原因是什么搞清楚,从企业中发现问题,再针对党委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怎么有利于解决企业问题建言献策。
调查研究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想要了解企业需求,委员自己要先搞懂政策,做到“不学习就不调研”。
“这次调研坚持把学习相关政策作为调研的重要环节,列出自治区关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清单,汇编成册,人手一份,6个调研组分别召开政策培训会,组织调研组成员对近年来我区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进行学习研究,使调研组成员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已有政策措施‘了然于胸’。”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小鹏说。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正义参加了第五调研组的调研。“作为政协委员,对很多调研内容我们不一定非常了解。这次调研前,专委会专门召开了一次协商议题启动会,给调研组成员发了一本集合了调研主题相关内容的汇编小册子,提前让大家学习。启动会后,再一次召开调研分组培训会,让调研组成员对近年来我区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进行学习研究。参加完两次会议,我们也都心中有数了,调研过程也更加具有针对性,议政建言也更加有的放矢。”王正义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研,他深刻感受到“不学习就不调研,不调研就不协商”的价值意义。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随后,自治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始对典型企业一家一家走访座谈。每个调研组分成4-5人的小分队,深入企业与负责人、科研人员一对一访谈,注重深度会诊,做到搞不清企业科技创新情况不收队。
据悉,参与调研的人员包括自治区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厅局共80余名同志,有的委员还以第二界别的身份在不同时间段参与多个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中,不搞层层陪同,不逐级听取情况汇报,直接深入企业,聚焦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面对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带着感情为企业分忧,耐心听取企业负责人的烦心事。调研组先后召开20多次座谈会,与发改、工信、市场监督等部门采取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政策、核实情况,共计访谈200余人次,收集各类建议940余条。通过面对面访谈,听到了企业诉求和期待,听取了操作性强的建议。围绕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共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9篇。同时,全区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和各级政协机关干部还通过履职通APP参与网络互动交流,亮出观点,提出建议,点击量达8000余次,提出切实管用建议达80余条。
内脑+外脑,聚智惠企发挥大作用
为制造业企业增“底气”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在促进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委员的知识结构、资源优势和参政议政能力的不同,调研成效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如何让“内脑”与“外脑”相结合,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升议政建言的专业度、精准度,提高政协调查研究的整体水平?
在过去的调研中,自治区政协各专委会常常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提出的建议往往感觉不能切中要害。今年,自治区政协改变方式,聘请第三方智库参与到调查研究工作中来。通过联合调研,靠事实和数据说话,使调研更加符合实际、反映民意、有助于科学决策。
为了搞好这次调研活动,从4月份开始,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依托宁夏大数据应用实验室等专业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从全区117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中随机抽取456家进行问卷调查,形成了《宁夏规上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问卷调查报告》,从面上对宁夏规上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梳理出一些共性问题,为搞好这次调研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数据支撑。
会议前,一本长达94页的《宁夏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编辑成册。正是这本汇聚着“外脑”智慧的“宝典”,为这次调研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参考。
由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名硕博士组成的课题组,从7个方面围绕“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结果评价”课题,在结合相关数据统计描述宁夏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定量测度了宁夏科技创新效率情况,比较了宁夏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兄弟省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评价了创新政策及其作用效果。
“如何进一步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作用,释放创新活力,从而有力促进宁夏经济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社会课题。我们从夯实主体地位、优化要素投入、构建协同机制、优化制度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宁夏科技创新效率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设计,也设计了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第三方的参与,让调研以更加专业的角度了解情况和查找问题,形成的调查研究成果更加丰满,更有说服力。”赵小鹏说,通过分析总结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需求、问题和不足,对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宁夏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实际上,自治区政协在此次调研中,借界别之智,也算是一次借力“外脑”的尝试。6个调研组注重把各界别委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更加集中到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和最有话语权的问题上,使政协议政建言既具有专业深度又有社会广度,既有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咨询论证合力,拓展参政议政渠道,提高政协调查研究的整体水平。
聚焦短板查实情 凝聚共识献良策
为制造业企业输“元气”
两个多月的时间,6个调研组,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委员们畅所欲言,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微观工作落实,从数据到案例,从启示到建议……点石成金,聚沙成塔。
调研组发现,我区制造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平台利用率不高、创新服务体系滞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但核心问题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分析背后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政府、社会、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
“企业有没有技术研发部门,或者专门负责企业科技创新的小组,具体是企业独自组建,还是与高校、院所、国外机构合作组建?”
“都开展哪些科技创新活动?是独立研发、合作开发,还是直接购买或引进技术成果呢?”
……
5月7日至8日,第四调研组走进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固原开源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等固原市的12家企业,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中小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情况。
“我们企业主要从事混凝土路面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砖、路沿石生产及销售等,生产的多为原料型的初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对新技术、新工艺依赖程度不高。”固原开源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开诚布公地谈到,他们的创新主体作用发挥需要进一步提高。
调研组发现,固原市科技创新起步晚、基础薄、困难较多,大型企业不愿创新、中型企业不会创新、小型企业不敢创新。
像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自治区政协第二调研组在银川市、石嘴山市调研时发现,(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