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一位药企家的创新与担当

——访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康亚药业董事长何仲彤

▶何仲彤在公司“绩效改进”专题内训会上讲话。

本报记者 柳 昕 文/图

何仲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兼职副主任,宁夏康亚药业董事长,他先后获得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从20多年前初涉医药研发领域,到如今成为宁夏医药生产领域的佼佼者,他怀揣赤诚匠心,在助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

危难担责 为企业重绘生机画卷

1962年,何仲彤出生于宁夏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成为一名中学生物老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这一教便是14年,但他内心始终涌动着自主创业的念头。1997年,他辞去公职,创办了宁夏第一家民营医药研究机构——宁夏元康医药新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一批国家四类新药技术,自此走上了医药研发和医药生产之路。

“刚开始创业,我和团队没日没夜搞研发,常常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研发出药品开发技术。”何仲彤回忆道。2000年,他们利用药品开发技术转让收入的820万元,控股兼并了濒临倒闭的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但公司改革不彻底留下的积弊让公司经营举步维艰。

“我担任了董事长,也就扛起了这个重担。”那时国家规定,2004年6月30日还没有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生产的药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当时宁夏差不多有一半医药企业没有通过GMP认证,停产或者最终走向了破产倒闭,康亚药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002年,在何仲彤的带领下,公司开始筹建新的GMP车间,全面展开了GMP认证工作,在企业亏损,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康亚药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公司于2004年7月终于通过了GMP检查。公司正常经营后,员工的工资涨了10倍以上,“GMP认证是决定公司生死的一场大战,是在公司经营极度困难时,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打下的一场硬仗。”何仲彤说。

技术创新 开启行业变革新征程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何仲彤认为,依靠仿制药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要想在医药行业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

尽管刚兼并的康亚药业资金周转困难,但何仲彤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开发新产品,他不断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先后拿到了美洛昔康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一批新药的生产批件,康亚药业逐步淘汰了原来的老旧产品,带着新产品走向市场。2006年,该公司的主打产品羟苯磺酸钙胶囊在北京中标,逐步打开了新市场,从此康亚药业步入盈利的良性发展的正轨。

2012年,何仲彤将目光投向糖尿病领域,“以当时康亚药业的体量,研发需要投入数亿元的一类新药,有点蚂蚁吞象的感觉,但我还是下决心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何仲彤说。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公司终于在2022年拿到了临床批件,填补了宁夏没有糖尿病一类新药批件的空白,对我国新药研发指数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他带领团队以质量立本、以诚信筑基、以责任为纲,推动康亚药业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心公益事业 践行责任担当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何仲彤不忘践行社会责任。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跟随自治区政协调研组调研基层医疗、幼儿园时,为基层医疗单位及幼儿园捐款捐物。连续7年向公益环保组织捐款10万元。2017年向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捐赠实验室设备若干台,助力高校完善实训教学内容。“我希望通过捐资助学,培养更多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材。”何仲彤说。他还在2008年汶川地震、疫情期间捐款捐药。

“政协委员要听得见群众的声音。”作为自治区政协科技界别召集人,何仲彤将企业家精神和委员担当深入融合,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委员职责,深入社会各阶层,体察民情,反映群众呼声。他结合自身在制药行业的经验,围绕宁夏的产业发展、民营经济、民生改善、健康医疗等领域,通过提交提案和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方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我会始终以‘守护群众健康福祉’为奋斗目标,持续攻克关键技术壁垒,研发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健康药品。作为政协委员,我将立足专业优势,聚焦中心所需、民生所盼,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何仲彤说。

--> 2025-08-26 ——访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康亚药业董事长何仲彤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5685.html 1 一位药企家的创新与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