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中卫市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孙振星

车间里机器嗡鸣,学生们身着工装在设备前专注操作,企业老师在旁手把手指导,详解工艺细节……近日,在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内,机电工程系学生郑皓神情专注地操作机器。“过去在课堂上看图纸、记参数,总觉得隔着一层。到了‘校中厂’亲手操作,才真正懂了技术要点。”郑皓说出了不少职校生的成长感悟。

近年来,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深耕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协同、场景育人,让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建起了宁夏装备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信息化现代产业学院,为本地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技能人才。

在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宁夏润昂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建的AI协同自动化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学生们每天都能在真实生产场景中学习,既为企业储备了优秀技术人才,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景。目前,已有324名学生在这里累计完成330学时的生产性实践。

“我们把真实项目拆解成教学模块,学生做的是‘能赚钱的实训’,企业省了人力成本,学校练了技能,一举三得。”宁夏润昂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元海说,学生实训期间参与的新能源光风及储能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已在本地数据中心推广安装3套,实现了教学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

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文新介绍:“学校‘校中厂’建设还引入中卫市恒力电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企业投资建成2条检测传感器生产线,搭建了传感器基础应用与实验场景。去年4月以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已入驻开展生产性实训。”

如果说“校中厂”是“在校中做”,那“厂中校”就是“在产中学”。刘文新说:“‘厂中校’的核心是‘生产即教学’,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我们的实训项目。学生参与的每一台设备制造,都要经过‘识图—选材—加工—检测’完整训练。今年完成了90学时的生产性实践,这种历练是校园实验室给不了的。”

近年来,中卫市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构建起动态调整、双元培养、科教融汇、多元培育的产教融合体系。数据显示,仅装备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就开展高级工、技师培训8批次280余人,招收非全日制高级技工615人,为工业园区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今年5月,中航讯(宁夏)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安排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生授课,还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民用无人机技术服务和培训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低空经济培养更优质高效的人才。”中航讯(宁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万勇介绍。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中卫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张忠说,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教学项目、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中卫市正逐步形成产业需求引导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这种接地气的育人模式,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也让企业获得了稳定的人才供给,为中卫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 2025-08-26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5680.html 1 中卫市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