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 敏)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罗海波提交《关于加强宁夏产学研结合的提案》,从多角度积极建言。
通过深入调研,罗海波发现,尽管我区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合作双方的权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明确;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研投入不足,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支持有限;人才流动机制不够灵活,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存在障碍等短板。
建议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政府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明确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设立产学研合作风险基金,对合作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各方对项目成果的权益分配比例,确保合作各方都能从项目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加强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提高科研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市场调研机制,共同开展定期的市场调研活动。建立科研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应用研究项目。建立科研项目风险补偿机制,对高风险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降低科研人员和机构的负担。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平台,简化人才流动程序,打破行政壁垒,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人才匹配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