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瓦亭烟岚

张 嵩

瓦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及驿站,位于今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南距固原市区约45公里。瓦亭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的重要关隘,群山环绕,地势险要。之所以称得上险要,就是因为此处北靠瓦亭长峡,南临三关要塞,六盘山横亘西侧,泾河水蜿蜒东去,自秦汉唐宋千年以来就雄踞萧关古道,是关中通往塞外的重要军事屏障。明《嘉靖固原州志》卷之一“古迹”记载:“瓦亭关,在州南九十里。后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即此地。汉文帝时,匈奴入寇,至朝那萧关,疑即今瓦亭关是。”明代志书记录的是“瓦亭关”重要的军事地位,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至清代,战事已歇,而瓦亭竟有“烟岚”景观而出。据《宣统固原州志》首卷“图说”记云:“瓦亭古名铁瓦亭,或云弹筝峡,距城南九十里。东瞰三关口,西傍六盘山,为渡陇咽喉,重峦拱卫。南门外有暖泉,有大渠足资灌牧。吾与守备张廷栋合力,辟其东南荒地,种杨柳数千株,筑有平杠,以便往来。每当雨至,烟云蓊郁,试倚堞楼眺之,亦可作一幅徐熙烟雨图观也。”这里所表述的就是固原“十景”之一“瓦亭烟岚”的由来。《宣统固原州志》卷八“艺文志”载有与此有关的两首诗作。一首是王学伊“检查验收”所植树木的七言律诗《验瓦亭官树》;另一首是清末固原学正韩国栋为“烟岚”景观所写的一首七律《瓦亭烟岚》。

先来看王学伊的《验瓦亭官树》:

绿杨青柳望中连,画断横流辟大阡。

万树合围浑一树,百年生计在三年。

谩期潘岳成花县,且效王维筑辋川。

寄语边氓好持护,清风赢得六盘巅。

诗作者王学伊,字聘三,又作聘山、平山。清代山西省太原府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光绪甲午科(1894年)进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固原直隶州知州。其在任内重农务、兴物产,禁赌戒烟,创办固原州学堂,重修固原宣讲劝学公所等,对地方文教、农桑、社会治理等颇多贡献。而其最重要的功绩之一是主持修纂了《宣统固原州志》。这部志书总计十二卷28万字,历时两年修成,包括天文志、地舆志、官师志等核心内容体系。志书详细记载了清代固原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及民族聚居状况,填补了西北边疆史研究的空白,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清代固原州志,有着重要的地方史料价值。民国二年(1913年),王学伊改任泾原道尹。从这首诗的成因看,瓦亭关有着“南门外有暖泉,有大渠足资耕牧”的便利条件,知州王学伊和守备张廷栋经过考察即组织人力在此开辟荒地,种植杨柳数千株。当然,瓦亭是重要关隘的历史地位也是在此植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举也表明王学伊身为州官还是十分重视当地生态建设的。“瓦亭”树成之时,王学伊前往验收,感慨之余,写下七律一首。诗作描述了“绿杨青柳”连片,犹如画景一般“横流”在阡陌之上。在作者眼里“万树”如同“一树”,足见其胸襟之广阔,想象之丰富;而“百年生计”全“在三年”,作者自注曰:“凡种树必三年始见成效。”树木育人皆是一理,初始生长培育非常不易,种下一颗树苗,需要精心照料,浇水、施肥、除草,有了最初三年的精心呵护,方能长成参天大树。接下来的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晋代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县令,遍种桃花,传为美谈。《白氏六帖·县令》记:“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另一是唐代王维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置别业,遍植树木花草,山水之胜自不待言。通过借用两个典故来进一步讲明植树造林,改变山川面貌的重要意义。诗的结尾则告诫“边氓”要好好“持护”树木,使这里的绿树清风胜过六盘山巅。在瓦亭植下的是“官树”,但造福的是百姓,王学伊的远见卓识非一般政客可比。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固原任内留下了许多描写山川风物的诗篇,如《过黄羊坪》《六月赴乡相验舆中口占》《塞上春用放翁梅花下韵四首》《丁未二月固郡大雪》等等。

再来看韩国栋的《瓦亭烟岚》:

六盘俯瞰接三关,斗大孤城万仞山。

不断云根横雁齿,每当雨霁拥螺鬟。

画图犹待倪玉写,旌旆妆逢汉使还。

试问萧关一回首,依依杨柳水潺潺。

诗作者韩国栋,字伯隆,清甘州抚彝(今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固原州学正,兼充固原中学堂校长。这首诗重点描绘了瓦亭所在的重要地理位置,因为这里是拱卫在六盘山与三关口之间的一处重要军事关隘。据清代陕甘总督魏光焘《重修瓦亭碑记》记载:“瓦亭者,据陇东陲,为九寨咽喉,七关襟带。北控银夏,西趋兰会,东接泾原,南连巩秦,诚冲衢也。”正是有着这样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历史上曾经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古战场。至清代,瓦亭周边的荒山才得以开垦,之后栽种杨柳,蔚然成景。每当雨后初晴,但见峰峦葱郁,云蒸霞蔚,城池坚耸,烟岚轻妙。由于瓦亭一带地处六盘山区,阴湿多雨,雨后大多数时间又烟雾缭绕,若隐若现,更兼四面山峰突起、树木葱郁,犹如元代画家倪瓒笔下的山水图画,亦似汉家使节出使归来旌旗猎猎装点成的壮美景观。回首萧关,旧垒森严,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景象苍茫而萧曼,令人神迷。

瓦亭烟岚,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处军事关隘、一座千年古城之中的一小段风景,它既带有汉唐宋元的刀光剑影,也沾染了明清民国的边塞风云。说是“烟岚”,更多的则是留在岁月深处的烽烟、云烟、墟烟,雾霭重重。有多少的“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唐·陶翰《出萧关怀古》),又有多少的“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唐·王昌龄《塞下曲》)在其中兴衰起伏、延宕交替。举目瓦亭四围,山岭苍莽,泾水南流,时而风雨飘忽,时而烟岚聚散,气象万千,景致绝佳。但在看到风景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地去感悟、领略风景后面的辽远与博大,因为这里是历史留下来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值得永久地去探索并回味。

--> 2025-08-2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5448.html 1 瓦亭烟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