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妈妈,我在这里挺好的,会认真做作业、画画,你放心上班。”近日,在金凤区良田镇妇女儿童驿站,一段温馨的视频通话让困境儿童宇豪(化名)的母亲放下心来。
正值暑期,这个被周边居民亲切称为“爱心妈妈”工作室的地方,每天总能传出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金凤区良田镇“爱心妈妈”工作室成立近一年来,创新构建“爱心妈妈+阵地联用”“爱心妈妈+关爱联心”等模式,聚合社会各界爱心资源,精准对接辖区儿童实际需求,已通过清单化管理,实现156名困境儿童“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
“乘”势而上
构建立体化关爱服务体系
“爱心妈妈”是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称号,是将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人紧紧连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李玉萍是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妇联主席,也是困境儿童宇豪的“爱心妈妈”。自结对帮扶以来,宇豪变化明显,从过去性格孤僻内向转向快乐开朗,生活条件、学习成绩也都有了明显改善。
宇豪告诉记者,“爱心妈妈”工作室是他的第二个家,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有人督促他写作业,陪他做游戏……周末休息时,宇豪还能在这里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作为移民安置镇,金凤区良田镇面临部分家庭劳动力外流、单亲留守及经济困难等现实问题,儿童成长环境亟待改善。2024年8月,在妇联的支持和指导下,金凤区良田镇“爱心妈妈”工作室(以下简称“爱心妈妈”工作室)成立,通过搭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协同平台,为困境儿童撑起一把坚实的关爱保护伞。“爱心妈妈”工作室依托辖区妇女儿童驿站,打造了集学习交流、资源整合、服务开展于一体的实体阵地,配备3名专职人员,并广泛吸纳教师、医护人员、退休干部及热心群众等109人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暖心行动:每月一次温情问候、双月一次监护人沟通、季度一次深度谈心、半年一次爱心慰问、年度一次“微心愿”圆梦,以立体化关爱服务体系温暖儿童成长之路。
“乘”数发展
汇聚社会化关爱服务暖心合力
目前,“爱心妈妈”工作室通过地毯式摸排,已建立完善困境儿童数据库,实施“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记录困境儿童家庭情况、成长需求等信息,并定期更新优化。
根据“爱心妈妈”个人专长与服务意向,“爱心妈妈”工作室组建爱心资助、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等特色服务小组,让“爱心妈妈”可以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结对儿童家庭背景、学业情况、心理状态,从而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从课业辅导到心理疏导,从物资援助到情感陪伴,全方位护航困境儿童成长。
此外,“爱心妈妈”工作室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帮扶渠道,深化关爱内涵。
打开爱心账本,一串串爱的足迹在数据中延续:“爱心妈妈”工作室联合银川市律师协会开展“情暖园子村 爱心助困行”活动,为20名困境儿童送去价值一万元的生活物资;携手宁夏广播电视台举办“为移民村孩子点亮未来”图书捐赠活动,累计捐赠图书220册;与自治区纪委“爱心妈妈”团队共同发起“暖冬关爱”圆梦“微心愿”行动,帮助20余名困境儿童实现新年愿望;依托银川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打造儿童友好实践项目和寒暑假托管班,累计服务儿童200余人次;联动良田卫生院开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医疗服务。
“爱心妈妈”工作室将继续坚守初心,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为辖区困境儿童构建更加坚实的关爱屏障,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