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感受光 成为光

——访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宁夏泾源分队队长马潆璇

本报记者 纳紫璇

马潆璇是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宁夏泾源分队队长,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目前服务于泾源高级中学。

“我的家乡和泾源县同饮一水,背靠一山,在泾源支教于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缘分。”采访中,马潆璇表示,自己与支教的故事还要从多年前高三的求学经历说起。

当时距离高考只有半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马潆璇和同学们居家复习。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和起伏不定的成绩,马潆璇心中十分焦虑。此时,马潆璇所在的高中联系了东部高校,举办了“春霖计划”志愿活动,从东部高校招募优秀志愿者对即将高考的西部学子进行线上辅导。马潆璇告诉记者,当时给她辅导的志愿者非常有耐心,题也讲得很好,在她焦虑的时候还常常打电话安慰开导。“本来我们的活动只是在寒假期间进行,但没想到寒假结束后这位志愿者还一直陪伴我、辅导我,直到高考前一天晚上还给我发了几百字的‘小作文’鼓励我。当时他跟我说,他也是西北人,想尽可能地帮帮家乡的孩子们,也算是为家乡作贡献。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的经历,在马潆璇心中埋下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种子。

本科期间,马潆璇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如去云南支教、和云贵甘的中学生通信、在南京本地中学实习,从这些经历中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客观条件上的差异,也更加坚定了留在西部支教的决心。研究生期间,马潆璇选择来到泾源高级中学支教。“我看到校领导和老师很关心学生的成长,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工作群里交流学生的住宿情况,这种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激励着我深思,能够为家乡的学子做些什么。”马潆璇说。

在支教过程中,马潆璇组织了一场书信交流活动,让泾源高级中学的学生和南京大学的大学生通信。马潆璇告诉记者,当时有一名女生在交给她的报名纸条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在我们这,考不上大学,就要去打工或嫁人……我想上大学,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寥寥几句话让马潆璇更加意识到自己来到这里的必要性,不仅仅要教学生们课本上的知识,更要铺设好桥梁,带他们去看外面的世界。最近,马潆璇计划联合南京大学哲学学院的公益组织共同设计生涯规划课程,尝试借助网络线上平台为高中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体验,使他们也能够享受到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也曾受到过他人的无私帮助,现在我要将我的所学所能传递给更多家乡的孩子。”马潆璇表示,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会扎根课堂,重视教学技能培训,向更多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围绕学生成长所需,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们通过她这扇小小窗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2025-05-16 ——访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宁夏泾源分队队长马潆璇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1326.html 1 感受光 成为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