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4月16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邀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有威以“三线建设研究与三线遗产保护开发”为题,为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和自治区社科院、宁夏大学等单位代表作辅导讲座。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在大后方建设和发展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基地,以应对潜在战争威胁。”讲座中,徐有威通过大量图片向大家系统回顾了我国三线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宁夏三线建设代表企业概况。
徐有威谈到,从1964年到1976年,共有23个三线迁建企业在宁夏各地陆续建成投产,与全国其他三线地区不同,宁夏三线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行业集聚、资源指向和城市依托三个特征,这种布局既遵循“分散、靠山、隐蔽”方针,又兼顾宁夏特殊的区情区貌,为宁夏三线企业的发展和宁夏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宁夏三线企业一部分已经销声匿迹,三线遗产的保护工作亟须重视起来。随后,徐有威还围绕“大三线”和“小三线”概念、宁夏三线建设保护开发等方面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三线建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璀璨一页,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为改变我们国家的工业布局和西北地区工业落后局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下一步,将把讲座内容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